云南的眾多目的地里,
西雙版納是我去得沒有那么頻繁,
卻一直想要再回去的。
西雙版納
作為云南邊陲,
它與老撾、緬甸山水相連,
也因此讓你不必踏出國門就能感受到異域般的風情。
西雙版納
這個真正的彩云之南,
可以說是我這段時間最想要探索的秘境,
沒有之一!
最美夜市
夜色降臨,湄公河·星光夜市便開始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。南來北往的游客穿行在色彩斑斕的彩傘之下,找尋著自中意的物件。
吃在星光夜市
美食推薦
彩色油布傘下,集齊了來自湄公河流域的各色小吃,精美文創、手工藝品。
竹編、麻織、手繪、彩飾,一雙眼睛看不過來
煎炸蒸煮燙、酸香麻辣鮮,一張嘴吃不過來。
撫仙湖:
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,因湖水清澈見底、晶瑩剔透,被古人稱為“琉璃萬頃”。
珠江源頭第一大湖,屬南盤江水系平均深87米,透明度達7-8米。湖內出產20多種經濟魚類,其中尤以抗浪魚最具盛名,它也是撫仙湖的名貴特產。
橄欖壩的山嶺
在微風中把西雙版納喚醒
1300年的滿春滿古佛寺
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梵音
轉動不停
我用佛的貝葉經念傣族園的名
輕輕呼喚一個民族的宿命
啊……啊……
讓我思念的傣族園
啊……啊……
美麗的傣族園
潑水狂歡的聲音里
掩映幾多風情,幾多人家?
一杯傣鄉的茶
淺飲而下
我的心向西雙版納進發
思念那傣家姑娘的臉頰
我在那傣族園臨摹圖畫
再用那美景美妝天下
潑水節源于印度,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,后來被佛教吸收,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云南傣族地區。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,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。
傣家村寨參觀: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、庭院風光,體驗傣家生活習俗,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 活樂趣。江邊活動區:村民大規模的節慶活動區,用于放高升、燃發孔明燈、斗雞等民俗活動。 趕擺購物區:賣傣家燒烤、織綿、民間工藝品、傣包、木雕藝術品等,品茗版納名茶的茶道欣賞,品嘗傣家特色的風味餐廳。
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,給我的第一個印象,清新和自然的灑脫。
奇花異草,河流清澈,聽風呢喃,聞水鳴音,風輕云淡,濃濃的花香,軟軟的空氣,走在植物園里,柔軟的草地散發著鄉土的氣息,草尖上點點的水珠,在太陽下晶瑩似玉。穿過一灣水塘,臨亭觀景,水清悠悠。片片的葉舒展著翠色,在風中搖晃著身姿,似是與風敘述曾經的凡情俗事。開在岸邊的花朵,嬌艷生柔,瀕臨水榭,在水中倒映著身影,仿佛水里的禪句。
這是個祥和美好的日子,微帶陽光的味道,在風中柔和花的清香,仿佛是行走在詩人淡雅的詩畫里。我不知道有多少游覽的人,是和我一樣,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,賞花或是聽風,觀景或是覓情,也許是忙中取閑,也許是乘興而至,也許是余趣未消,總之為它著迷了!
藍天白云,剪影成詩。植物園里,放眼一片旖旎。我想象,我是婉約恬淡的花間仙子,盈著古典的詩情,在水的隱語里與風相約,與花相語,在水之岸,聽水輕流,時而自己化做那朵溫婉清新的花兒,聽一曲蝶的吟詠,采一縷月光的皎潔或是蘸一筆素淡的淺墨,在宋詞,在畫卷,在眼眸,繞一縷清風,美麗人間無數?;蚴浅忠槐?,坐亭觀景,聽自然界的音樂家唱起本地鄉土的曲子,記憶著園中的風。一只水鳥在水面上輕飛,一群群的魚兒在水中嬉戲,一朵朵蓮花在水中盛開,一首首的小詩在心中藏留,一幅幅畫卷在眼前刻印。
朝花夕拾,四季輪替,這里,仿佛永遠上演著變換的燦爛??催^一場落英繽紛的花落,品嘗果實成熟的甜美,采擷幾枚相思的紅豆,季節在它們自己的記憶中上演著,相思和離別,輕舞和飛揚,成為生命的斷章。
夜如水,閑坐植物園,讀一彎明月,感受靈魂的悸動。
這是我的秘密花園,是我心靈回歸的土地。望疏云淺淡,風華如歌,遠山離離,驚起一水清波。想江湖一字,輕紓為客。收起一扇心窗,在文字,與植物園暢快為詩。
0人
已贊
我有話要說 已有0條評論,共378人參與